搭建博客的非技术性思考

litr
@essay

搭建博客时考虑的非技术的、形而上的问题。

我时常产生一种感觉:身边的所有人似乎都在互联网上分享着点什么。在人类贪婪且攀比的本性驱使下,我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博客,作为一口酱缸来容纳产出的作品。在中文互联网的环境下,相比起公众号一类成熟的商业化平台(可以称之为“第三方平台”,作者和读者之外的第三方),自行搭建的博客是一种较为小众的选择。在搭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思考,在这里把较为非技术的部分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自由度的交易

各种第三方平台显然帮助我们免除了搭建平台本身的痛苦:如何存储图片,如何发评论,如何统计阅读量之类,统统不需要亲自过问;而对博客而言,一切问题都需要自行设计处理——当然,总有前人创建的工具或某些商业公司的慷慨解囊可以简化这个过程里的种种困难(有时甚至连敲代码也可以省略),但总比不上第三方平台上“纸来伸笔”来得迅捷省心。

不过,在第三方平台上创作好比一张稿纸,而博客则是一张白纸——在上面行“绘事”来得颇为自由洒脱。我曾经尝试过让一篇文章变成竖排繁体显示,让另一篇文章输入密码才能阅读。从技术层面上说,第三方平台(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和博客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多基于网页技术,只是第三方平台出于成本、使用率、安全性等考虑割去了一部分(或者说:大部分)功能。如果想要任意玩花样的自由度一定的技术、时间和心力是必需的,这也算是一种自然的取舍。带着镣铐跳舞固然也可以很曼妙,但耗些气力取下它则带来更多的可能,选择哪一种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了。

内容第一

诚然,格式和排版是作品质量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个人认为应当还是内容本身。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内容和格式、排版完全分开,即在创作过程中,完全聚焦于文字或其他表达载体上,待创作结束后,格式按照某种方式被施加到内容上,这些内容再自动地组织、排版。事实上当今的网页技术大体是遵循这个思路建立起来的,将“内容、结构”和“格式、排版”分别描述,并标记它们之间的联系。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把一段字涂成红色,那就需要在文章里把这一段字圈起来,然后在旁边画一个三角,之后在另外一份“格式参考备注”中记下“画三角”具体指的是涂成红色的哪个色号,浏览器会根据这些批注把这段字“涂”成红色展现出来。这个步骤有点复杂,而第三方平台为了简化它,采取的方式可以类比为:给你一只红色字迹的笔,当你需要把字涂成红色时,就把手里的笔放下,用红色的笔写。“换笔”这个动作,是冒着破坏文思的连贯性的风险的。当格式变复杂,“桌上的笔”也跟着变多,也就更容易手忙脚乱。在排版上,也同样如此。

对于博客,不同的文章可以套用同一个包括了格式和排版的模板(就好像套用 PowerPoint 模板那样),从而保证作者在创作时注意力聚焦在内容上,同时还可节省耗费在内容以外的因素上的时间精力,否决一整类放鸽子的借口。

纯粹

第三方平台永远将吸引读者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而引入较多有助于引流、推广的设计,比如统计数据、智能(或读作:智障)推送,等等,难免有些设计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不友好的。而博客则允许作者把受众控制在一个自认为合适的范围之内,维持分享的纯粹性——毕竟有的时候,我们只是想把心里话吐出来,并没想让整个世界听到,也不在意是否整个世界都听到了。


应当说,第三方平台和博客各有千秋,个人的需求才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当然,我个人是偏好博客的,因此把这看似有点“过于技术化”的另一条路中非技术的部分分享出来。